CN EN
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  /   交流   /   正文

分享

纤维艺术联结友谊|“从洛桑到北京”第十一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——“共生共存”在线上开幕
2021.01.15

海报

2021年1月16日,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联合主办的“从洛桑到北京”第十一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——“共生共存”在线上开幕

展览在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工艺美术系、信息艺术设计系艺术与技术团队合力打造的线上展厅展出,与来自3个高校的线上布展团队呈现来自全球五个大洲的300余件纤维艺术作品。

在本次展览中,观众可以通过https://lbfiberart.ad.tsinghua.edu.cn网站链接,观赏虚拟展厅。

米洛斯拉夫·布洛什,斯洛伐克,《捐赠地球》,170 x 170 x 85cm,纺织帆布,麻线,泥土,线上展厅

“从洛桑到北京”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源起2000年,由15国艺术家共同签署了《北京宣言》,距今已经走过了10届21年。“从洛桑到北京”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延续了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的现代壁毯精神,已经逐渐成长为全球重要的纤维艺术学术平台。

马克西莫·劳拉·塔博阿达,秘鲁,《神圣降临》,230 x 102cm,棉,羊驼,混合纤维,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

由于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与蔓延,人类的生存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。在此背景下,第十一届“从洛桑到北京”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积极开拓创新,首次使用线上“云展览”模式。共征集到来自56个国家的1000余件作品,报名数量远高于往届。虽然疫情限制了实体展览在线下的交流,但网络传播的便捷性、广泛性、灵活性也让我们在探索中获得了新的思考与收获,线上展览的独特性也由此显现出来。

卡门·英巴赫,阿根廷/乌拉圭,《不确定性》,145 x 130cm,纺织品,缝纫线,花边,织物,丝绸,羊毛。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

在全人类面临挑战的艰难时刻,本届展览以“共生共存”为主题,旨在用艺术的语言抚慰与关怀世界。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在展览前言中所说,此次展览纤系你我,倡导世界人民相互理解、包容、互助,携手共克时艰,争取早日恢复康宁。总策展人林乐成认为,展览在大疫之年间克服重重阻碍的举办,本身就是时间、机缘对艺术家们精诚热情的慷慨回赠,也是艺术强大生命力量的再一次佐证。

总策展人:林乐成,中国,《光之亭》,12 x 6 x 6m,竹子,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

而在展览中,艺术家们也不约而同地将思考与感悟融入自己的作品,直面困境与危机,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。本届双年展金奖获得者李美京便是以“共生”为主题,使用新型纤维材料创作大型装置作品。她提到,世界一直是复杂的,尤其是我们正置身于应对的这一场全球疫情大流行中,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个人与社区、文化、政治等的共生。

李美京,韩国/美国,《共生》,457x671x183cm,扭领带,电线,拉链领带,线上展厅

中国艺术家曾锃沛则在作品中探讨了纤维与自然结合的可能性。以海边的厚藤作为创作元素,铺出一条通往“大海的道路”,将沙滩分成两个部分,并垂直于海岸线。作者希望可以将纸上几何搬到大地,以“上帝视角”重新审视事物的另一种形态。这既是青年艺术家对于纤维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,也反映了其对于自然环境问题的关注。

曾锃沛、谢敏琳,中国,《界线》,6000 x 80 x 10cm,厚藤(海边植物),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

优秀的作品联结了共同的主题,艺术家们的友谊也因此得到了延续。在展览中,他们以作品会友,在无法相聚的客观条件下,仍然收获了温暖的力量。总策展人林乐成教授回忆展览策划之初,在与本届展览顾问渡部裕子的信中写道:“每当我回想到20年前那个深秋夜晚,眼前、耳边、心里,永远都是‘从洛桑到北京’的欢声笑语。”这样长久的情谊正如纤维材质带给我们的感受,柔软,有力。在这场全球性灾难中,纤维艺术真正做到了纤系你我,通过网络,将全球艺术并置,也将遍布于世界各地的人们重新联结起来,以艺术疗愈因疾病造成的焦虑与恐惧。

特邀评委,莫妮卡·米歇尔斯卡·莱曼,美国/波兰,《灵感》,挂毯,刺绣,棉质经纱上的羊毛编织,线上展厅

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代背景下,“从洛桑到北京”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品牌得以延续并创新,得益于全球艺术家的不懈创作与支持。第十一届双年展以信息技术为媒介,将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,致力于探索纤维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可能性,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上增添属于纤维艺术的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最后引用林乐成教授在信中的一句话,“艺术青春永驻,期待疫情结束后能够重逢,无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。”

文:工艺美术系 曾繁如

图:曹真、岳明月、曾繁如

© 2024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

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

100084

© 2024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