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
首都国际机场壁画,被誉为“20世纪的敦煌”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家委托的大型壁画创作工程。它开启了中国公共艺术的新篇章,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。
适值清华大学110周年之际,我们推出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在线纪念展,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学院先贤的光辉历史,省思自身,这批已经深刻融入学院文脉的艺术宝藏曾开启的讨论——如中国艺术之现代性、中国文化之独特性……今天依然值得探索、反思和努力。
这是我们承继的历史使命,也是我们肩负的时代担当。
作品局部
画稿作者:祝大年(1915-1995)
画稿助理:施于人、刘博生、陈开民
工艺监制:祝大年、张松涛、张松茂
实习生:程远、霍然、陈宝光
工艺制作:中国景德镇原作尺寸:2000×340cm
原作位置:候机楼二楼西南餐厅(西壁)
祝大年先生既是陶瓷专家,也是工笔重彩大家,瓷砖壁画《森林之歌》可谓是两者的有机融合。作品取材于广东的著名风景“小鸟天堂”和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,参天的榕树枝繁叶茂,人与鸟徜徉其间,在榕树构筑的空间里和谐相处,仿佛奏出一曲平和的生命之歌,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。画面造型别具装饰韵味,通过强化树木枝干密集而有节奏的结构,表现了作者精致、严谨、工整的审美情趣。
1979年秋,首都机场壁画《森林之歌》作者祝大年(中)与助手施于人(左)、刘博生(右)研究壁画效果。
这幅壁画的工艺极其复杂且具挑战性,由3000余块15厘米见方,画面各异的瓷砖拼镶而成。为实现色彩的丰富性和复杂构图的完整性,作者与景德镇24位陶瓷行业专家、老艺人和技术人员一起,不断尝试粉彩、新彩、点染、套色等工艺,最终层层上釉,在宇宙瓷厂先后烧制13次之后才达到最终完美的效果。这是世界陶瓷艺术史前所未有的创举,引发了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。
如果你身在祖国的首都,也能看到南疆的热带雨林,将会使你感到祖国大地的幅原辽阔;而当你看到热带雨林的万物滋长、欣欣向荣的景象时,也一定会向往阳光的温暖、春天的美好。由此,我决定了《森林之歌》的创作构思。它歌唱我们祖国的新生,歌唱大地回春。只要你一进这个餐厅的大门,迎面就可以看到一片洒满阳光的、幽深的大榕树林。它郁郁葱葱,万木争荣,百鸟声喧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,它成了这幅画的视觉中心。但这点红不是一朵鲜花,而是一叶小舟,船上坐着四位红装的傣族男女青年和一位老人。青年人在吹笛,老年人在抽烟赏景。他们互相关怀,是那样的亲切。这叶小舟,在构图中吸引着人们的注意,安定人们的内心,使各种各样的构成要素都向这个注视点聚集。
祝大年《森林之歌》钢笔稿局部
这小舟的位置正是餐厅进口的正对面,一进门首先看到的是小船,它缓缓向前,引导着人们的视线向前移。前面有一群水禽(天鹅、野鸭、白鹭等),它们原来安静地栖息在这寂静的小河边,此时,远远地听到了小船上的笛声,它们拍着翅膀起飞了。观众的心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动的感觉。随着飞禽的滑翔方向,人们的视线由这一视点移向另一视点,最后投向另一世界,被密林封闭着的画面到此豁然开朗,出现了一片广阔的远景。这又是一个天地,又是一番新的景象。这幅壁画全长20米,高3.4米,是由3000多块瓷砖组成的。工艺上是用新彩衬托传统的粉彩方法绘制成的。这两种不同的彩绘工艺各有千秋,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,我们扬长避短,将外来工艺和传统工艺结合在一起,起到了相互对比、相辅相成的衬托作用。如画中的水波纹和榕树叶,都突出了古彩的线描法;花朵和禽鸟都用粉彩表现;树干和晴空等等都用新彩绘制。这样增强了各种形象的质感和量感。彩绘的烧成温度800℃以上,每次烧后都要进一步加工刻划,少则烧三次,多则烧五次以上,才能使画面丰富深厚而不单薄,使之远看见气势,近看一草一木都很具体可信,耐看又动人心弦。
1979年夏,陶瓷壁画《森林之歌》绘制完成后,景德镇陶瓷公司领导与作者祝大年(前排右四)以及参加绘制壁画的专家、技术人员合影。
资料提供:项目组
文案:清美学生记者团刘家嘉